攝影既是減法,又是加法
一旦我們理解了,攝影構圖的核心是確認主體和主題,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該加上什么,該減去什么:
有助于突出主體,表達主題的元素,我們可以加到畫面中。
和主體、主題無關,甚至會干擾到他們的,我們要從畫面中減去。
同樣一個場景,我們只要變換一下主體或者主題,我們在構圖上也需要做出改變。
比如下面這個場景:
如果我們的主體是雪山,主題是想表達世界第三高峰-干城章嘉峰的雄壯威嚴。那么上一幅圖無疑構圖元素取得太多了,前景的草地不僅沒有襯托出雪山的壯麗,反而占據了大量構圖空間,讓雪山顯得很小。
因此需要做減法,減去無關的前景草地和中景云海,把構圖改成下面這樣。
那么要不要繼續做減法,人也不要了,只給雪山一個特寫呢?
像下圖這樣,雪山占據了畫面的更多空間,但反而覺得沒有上圖壯闊了。這是因為我們把能和雪山呼應的,襯托出雪山宏大的人物也給減掉了。
所以攝影中的減法,并不是簡單的把除了主體外的東西都統統去掉。我們只需要去掉不能襯托主體、表達主題的元素。而和主體、主題相關的元素,我們要保留在畫面中,決不能簡單的減去。
上面的構圖,我的主題是想突出世界第三高峰的雄壯,所以需要做減法。
但是如果我改變一下主題,照片的主題是想表達當時的宏偉風光。那么我不僅不需要做減法,反而需要做加法,用全景構圖的方式,把更多的元素給加進來。
下面的構圖中,雪山顯得更小了,但是不要緊。因為我不是想突出雪山的宏偉,而是需要表現整個日落場景的壯闊。所以草地、人、雪山、云海以及太陽,我都不放過,全部放進了構圖中。
同樣要注意的是,加法也不是毫無規則,什么都可以加進來的。只有能表達自然壯美的元素,比如云海、夕陽等等我才能加上去。如果有特別破壞氣氛的元素,比如電線桿、發射塔等等,我們是決不能把它們給取進畫面的。
通過上面的例子,我們還能總結出一個道理。
沒有最好的構圖,只有最適合你的主體和主題的構圖。
同一個場景,你想突出的主體,或者表達的主題不一樣,那么構圖也應該相應調整。
舉一反三,融會貫通
多年來,在對數千名紐約攝影學院學員的教學中,我們體會到所謂的構圖法則,只能使學生困惑不解。照片的成敗與這些法則關系不大。而所有攝影家一致認可的唯一規則卻是“一切法則都注定要被突破”!
- 《紐約攝影學院教材》
一切的構圖法則,三分法、引導線、居中對稱等等,甚至“一切法則都注定要被突破”這句話,都是為了照片的主體和主題服務的。
一旦我們理解了,攝影構圖的核心是確認主體和主題,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什么時候該用三分法,什么時候該用居中法,什么時候又需要另辟蹊徑。
比如三分法(把物體放在照片的三分之一處,而不是正中間)是大家最熟悉的構圖技巧。三分法最好用的原因是主體放正中間會比較嚴肅死板,主體放在過于靠邊的位置又不容易讓畫面平衡,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處。
三分法是為主體服務的,它可以讓主體不太死板的同時保證畫面的平衡。理解了這點,你也許可以想象到有的情況,三分法是反而不如居中對稱構圖的。
這種情況是主體和主題本來就比較嚴肅、正經,比如教堂、皇宮、會議,那么中心對稱的構圖方法就更加適合了。(你也可以思考一下,為什么旅行人像大部分不會把人物放中間,而證件照、職業照卻幾乎把人放在正中?)
理解了無論哪種構圖法則,都是為了主體和主題服務的。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主體的特點,分析出哪種構圖法則更加適合,甚至打破常規,另辟蹊徑。
總結
1. 大多數人構圖失敗的原因,不是因為不懂三分法、對稱法,而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照片的主體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。只是憑感覺,碰運氣,或者簡單的套上各種條條框框的構圖技巧來構圖。
2. 攝影既是減法,又是加法。其核心就在于我們要突出的主體和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。會干擾主體、不符合主題的元素,我們要把他們從畫面中減掉。能襯托主體、有利于主題表達的元素,我們反而要把他們加到畫面之中。
3. 一切的構圖法則,三分法、引導線、居中對稱等等,甚至“一切法則都注定要被突破”這句話,都是為了照片的主體和主題服務的。
抓住照片的主體和主題,融會貫通,舉一反三,你會發現攝影構圖真的很簡單!